外语文化|日本物哀美学

发布者:章菲菲发布时间:2022-06-05浏览次数:10

   在日本传统文学之中,有一种名为“物哀”的文化美学。“物哀”一向被认为是组成日本传统文化核心的要素,也是日本文学艺术的特色所在。

   物哀(物の哀れ)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物哀”这个概念,简单地说,是“真情流露”。物哀,“物の哀れ”是日本古已有之的美学思潮,不仅深深浸透于日本文学,而且支配着日本人精神生活的诸多层面,《古语拾遗》从古代原初歌谣来考察,认为“啊”(あ)和“哟”(はれ)这两个感叹词组组合而成的。“这种感叹,最初是通过对人和自然其后发展到对人生世相即对现实的接触--认识--感动的过程而产生的。由于“あはれ”这个感叹词与日语汉字“哀れ”字同音,就以“哀れ”标出。

 

   为何日本会产生“物哀”文化?

   首先,与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着很大关系。日本列岛自古以来经常为雾霭所笼罩,自然风光留给人们的是朦胧、变幻莫测的印象。

   其次,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日本物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也受到了中国古代的悲美文学的一定影响,文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凉境地,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叹情绪促使了日本“物哀”文化的形成。

   再者,宗教文化的影响。日本的佛教提倡无常观与厌世观,这些观念影响了物哀思潮,使得物哀思潮逐渐显露出悲伤空寂的情调。

 

人心接触外部世界时,触景生情,感物生情,心为之所动,有所感触,这时候自然涌出的情感,或喜悦,或愤怒,或恐惧,或悲伤,或低徊婉转,或思恋憧憬。有这样情感的人,便是懂得“物哀”的人。懂得“物哀”的人,就类似中国话里的“性情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