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效应

发布者:章菲菲发布时间:2023-02-07浏览次数:10

什么是潘多拉效应呢?

 

在心理学中,我们把“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潘多拉效

应”或“禁果效应”。

关于潘多拉效应的心理,其实质是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在起作用。

 

潘多拉效应是怎么形成的?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心理学大词典》。

 

换言之,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心理学大量的经典研究表明,探究周围世界的未知事物,是人类普遍的行为反应,是人在长期生物进化中形成起来的具有生物意义的稳定需要。对一件事物作不说明原因的简单禁止,会使这件事物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吸引力,使人自然地将更多的注意转移到这件事物上。

 

所以,员工中存在的逆反现象,部分就源于“潘多拉现象”。

 

而在现实生活中,潘多拉现象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如何引导这一心理机制。

 

以下是一些方法:

1 、转变思想,充分尊重。

我们要正确解决这一关系,就要转变我们的思想,多一些尊重,进而才会减少心理反感,削弱和消除逆反心理。

 

2 、感情投入,密切关系。

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十分重要。如果长辈不和,意见分歧,孩子便不能(至少很难)形成评价事情好坏的统一标准,也就不能发展无冲突的价值观。

 

3 、同辈指导,有效控制。

同辈群体中“领袖人物”者有效控制和指导,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并做到尽早扭转。

 

4 、分析导向,建构认知。

深刻分析其实质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帮助建构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的追随,这也可预防、消除逆反心理。

 

5 、积极鼓励,合理调适。

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不仿是个好办法。

 

所以逆反心理不一定只会带给人们无奈,在经过帮助下,更多的有可能是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

 

并且,潘多拉效应告诉我们:要求人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必须有相对充分的理由。